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市位于八百里皖江的“东大门”,毗邻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秀丽,文脉源远,是“诗仙”李白流连忘返之地,是“蒙学始祖”周兴嗣的出生地,被誉为“钢城”、“诗城”和“《千字文》的故乡”。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技部与安徽省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前身为1983年开始招生的原马鞍山钢铁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同年开始招生的原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2000年华东冶金学院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校教学机构调整分成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历经多年分分合合,2013年9月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合并为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40年来,一代代商院人接续奋斗,学院规模日趋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现已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科学院。
学院现有教工15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2人,博士60人。这支队伍中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2人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领军人才1人,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青年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1人,7人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章。学院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成功校友担任兼职教授或校外导师。
学院设有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金融与统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系等6个系,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经济与金融、互联网金融等11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6个班共3600余人,留学生142人。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备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8个二级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应用统计硕士、金融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各类在校研究生700余人。会计学、数量经济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会计学为省级教学团队,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与合作为安徽省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
学院目前拥有一个国家级专业智库分中心——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安徽中心,和四个省级研究平台,其中“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为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培育智库,“安徽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为安徽省高校建设智库,“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数据驱动公司治理与创新决策”实验室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学院教师独立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其他中央部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政府领导圈定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教育部项目14项),到账科研经费2541.94万元。出版著作25部、教材25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8篇(其中,被SSCI和EI收录的国际期刊20多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12项,市厅级奖30多项。
学院积极与海外多所院校开展国际交换合作,积极开展海外学生短期交流,活动遍布美、韩及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开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留学生。为了培养通晓国际会计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还与ACCA合作建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
学院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朗沃德大学、美国西佐治亚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日本札幌大学合作成立“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管理科学研究院”。同时,学院与宝武等国内大中型企业保持密切关系,在企业战略、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企业集团财务、资本运营、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计量经济、国际贸易、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统计理论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研究,现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学研究体系。